肝膽結石的相關介紹
肝膽結石的相關介紹
肝膽結石是膽管樹內(包括膽囊)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作性腹痛、急性炎癥,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后可出現下列并發癥: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
依據結石發生部位不同,分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從我國80年代初全國調查結果看,膽囊結石發生率約為52.8%,肝內膽管結石為36.2%,膽總管結石為11%。
依據結石化學成分不同,結石通常包括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結石)。
膽道是膽汁生成、儲存、排送入腸的通道,膽道是人體解剖結構最復雜的區域之一,不僅膽道本身,而且與之鄰近的血管也均有眾多的變異。
膽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彈力纖維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儲存膽汁,分泌、吸收膽汁成分及通過收縮運動向腸內驅送膽汁的作用。膽囊形似梨狀,寬約3~5cm,長約7~10cm,容量約為30~60ml,膽囊內部壓力可達4kpa。
膽囊的收縮有三種形式:節律性收縮,每分鐘出現2~6次;張力性收縮,由進食或其它排膽刺激引起;蠕動性收縮,發生于膽囊頸部及膽囊管,猶如括約肌樣運動。三種形式交替作用,使膽囊內的膽汁間歇地排出。
膽囊可將肝膽汁濃縮5~10倍,濃縮時,90%的水及部分電解質被重吸收。
通過閱讀肝膽結石的相關介紹,我們對肝膽,結石,相關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