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新認識
眾所周知,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與飲酒量有關。但最新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即使在飲酒量超過所謂閾值(如每天飲酒50~60 g)的人群中,真正發生肝臟疾病的人仍然是少數,這說明可能有其他環境和遺傳因素在酒精性肝病的發生中起作用。 有研究顯示,除飲酒量外,酒的種類、飲酒時間和頻率對肝病的發生也有影響。飲啤酒和白酒比飲葡萄酒,吃飯時間以外飲酒比吃飯時飲酒,一次大量飲酒比多次小量飲酒更容易導致肝病。伴發疾病對酒精性肝病的發生也起重要作用,丙肝病毒感染者、肥胖者更易發生酒精性肝損害。性別和種族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女性對酒精更敏感,過去曾認為可能與女性胃黏膜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低于男性有關,但新的證據表明,其機制可能是雌激素能夠加重大量飲酒后所導致的內毒素血癥。在美國,西班牙裔人比白人或黑人更容易發生酒精性肝病,但報告中未提及有關亞裔人群的資料。 近年來,人們試圖從分子遺傳學的角度來闡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差異。日本學者報告,細胞色素P450IIE1(CYP2E1)c2多態性和酒精性肝病有關,但在中國人群中未得到證實,對9篇白人群體研究的薈萃分析也未肯定這一結果。關于超氧化物歧化酶、腫瘤壞死因子(TNF)基因多態性與酒精性肝病的關系亦未得到確認。最近有研究顯示,IL-10、CD14、細胞毒T細胞相關抗原4基因多態性可能與酒精性肝病的乙肝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