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神經生理改變
腦癱的神經生理改變 錐體系損害的影響:錐體束損害,引起隨意運動障礙,出現失去上運動神經抑制作用的功能釋放癥狀。肌張力增高,為痙攣性硬癱。因肌肉尚能接受脊髓前角發出的神經沖動,所以無營養障礙,肌肉不萎縮。深反射因失去上運動神經元控制而呈亢進狀態,則出現病理反射。由于錐體系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現單癱、雙癱、偏癱和四肢癱等。 錐體外系損傷的影響:從發生先后來說,紋狀體分舊紋狀體(蒼白球、黑質)與新紋狀體(尾狀核與殼)兩部分,統稱為紋狀體蒼白球系統。該系統損傷主要表現為肌張力的增高或降低及運動狀態異常,運動過多或過少。 (一)舊紋狀體損傷 l、肌張力增高呈強直性(鉛管樣或齒輪樣),所有肌組織為均等性肌張力增高,面肌肌張力增高,表情呈呆滯,少有瞬目。語言肌肌張力增高,呈言語不清,聲音小。頸肌肌張力增高,頭前屈脊柱前伸.四肢肌張力增高,肩月胛上提,上臂內收,肘、腕與膝部均屈曲,手指內收,拇指對掌,軀干前傾等,所以患兒動作減少,活動困難。 2、靜止性震顫其特點為身體固定某種姿勢時震顫明顯,隨意運動暫時被抑制,精神緊張時加重,睡眠時消失。表現在手部呈點鈔樣或搓丸樣動作. (二)新紋狀體損傷 1、手足徐動肌張力忽高忽低,變化無常,肌張力在痙攣時增強、肌松弛時降低,為間歇性、緩慢的、不規則的手足扭轉運動。 2、舞蹈動作顏面或肢體的近端突然出現迅速即變的無節律的多動稱之為舞蹈,如眨眼、皺眉、吮唇、伸舌、做鬼臉、肢體舞動等,影響語言、發音吞咽動作及手的功能。 3、扭轉痙攣軀干徐動、行走時軀干扭轉或呈螺旋形運動。 4、肌陣攣發生在個別肌肉或肌群的短暫快速、大小不一、不規則的收縮,輕者不妨礙關節運動,嚴重時肢體陣攣。 小腦損傷的影響:從生理功能上看,小腦具有維持身體平衡(前庭脊髓束),調整姿勢反射(脊髓小腦束),調整隨意運動(皮質腦橋孫腦束)三大功能。小腦發生損害可發生:平衡障礙,表現為直立時搖晃不穩,步態蹣跚而傾斜,類似醉漢;共濟失調,表現為意向性震顫運動時出現,靜止時消失;快速動作不良;不能做內容復雜的精細動作,如穿針、系鞋帶等;協調運動障礙,辨距不良,如-步行時舉足過高,抓物時搖擺不定等;跟球震顫、言語不清、書寫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