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面癱
中醫治療面癱
面癱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對西醫診為面神經炎及膝狀神經節皰疹之周圍性面癱,中醫診斷為面癱病證,其治療以針灸為主,配以中藥、西藥,其療效較好,治療方案如下:
①、急性期(初期)
針灸治療:取風池、翳風、地倉、頰車、合谷、太沖、牽正等局部淺刺,以循經遠取穴為主,一周后面部穴可以透刺。
配合TDP于耳后乳突照射。
此期針灸時的要點是:針刺面部穴位宜淺不宜深;手法宜輕不宜重;局部穴宜補不宜瀉;留針時患者不宜講話。
中藥治療:牽正散口服5g,日三次,或湯劑辨證用方(如前述)
西藥治療:強的松口服,有血象高者配抗生素,淋巴分葉高者配抗病毒藥物(均見前述)。
調護:急性期至少應休息一周,面部局部保暖防風,眼部用眼藥水(膏)保護,預防感染。
②、恢復期
針灸治療:前方去風池、翳風。根據癥狀加用陽白、攢竹、魚腰、太陽、四白、迎香、承漿、夾承漿等,可透刺,手法輕中有重。配合TDP、按摩治療。
中藥治療:依癥狀、舌脈、辨證用方。
西藥治療:應用神經生長因子、營養劑,可用穴位注射法(見前述)亦可口服。
③、后遺癥期
針灸治療:用前方,可采用電針療法,局部要對癥,有針對性選穴,仍配以循經遠處取穴。加大按摩力度及功能鍛煉。
中藥治療:辨證用藥,重在扶正、活血、化痰、通絡。
西藥治療:仍可用神經生長因子及末梢神經營養劑。
一般急性期治療要及時得當(不要過分),恢復期治療要持續不間斷,后遺癥期要耐心細致(根據每一個癥狀耐心選穴和施用手法針刺),持之以恒,一般都能取得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