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的病理生理變化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腦出血的病理生理變化的具體內容:
腦出血的病理生理變化
腦出血的發生有多種原因 ,在我國 ,最主要的、也是絕大多數腦出血患者的病因是高血壓。可是還有顱腦外傷、血液系統異常、顱內血管畸形、血管炎等也能引起腦出血。所謂活動性腦出血是指出血持續不止 ,這種情況多見于血液系統異常 ,如白血病、血小板缺乏、血友病等 ,或是顱腦外傷 ,如果原發病控制不滿意 ,或者并不伴有腦水腫或顱內壓增高 ,一般不需要用甘露醇。高血壓性腦出血很少持續出血不止 ,而且往往與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很大關系 ,一般認為從幾分鐘到兩三小時為高峰 (有合并癥者除外 ),所以幾乎沒有一本書上記載以 6小時作為活動性腦出血的界限。
腦出血最致命的病理生理變化是腦水腫 ,引起顱內壓增高 ,最終導致腦疝 ,危及生命 ,因此 ,消除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當務之急。從動物實驗結果來看 ,在出血部位的周圍 ,早在出血后 10~ 20分鐘就可以出現腦水腫 ,但腦水腫真正達到高峰是 24~ 48小時左右。為了預防和控制腦水腫 ,降低顱內壓 ,臨床醫師常用 20%甘露醇靜滴來治療 ,而且往往在患者到了急診室或病房后就開始用。實際上 ,患者轉送到醫院時 ,一般最小都已經是出血后 4~ 8小時了 ,有的甚至超過了 12小時。臨床上 ,極少看到由于用甘露醇而引起腦出血加重的。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