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爛性胃炎的一般常識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急性糜爛性胃炎的一般常識文章的具體內容,小康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急性糜爛性胃炎又名急性出血性胃炎,是胃部以糜爛和出血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炎癥。它是糜爛性胃炎的一種,先了解一下糜爛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又稱胃糜爛,可經胃鏡診斷,指局限于胃粘膜的淺潰瘍,但深度不超過粘膜肌層,這可與胃潰瘍相鑒別。
胃鏡檢查可分為:
①疣狀胃炎:胃粘膜有單發或多發的圓形隆起,中央有臍樣凹陷,即糜爛。
②平坦糜爛性胃炎:胃粘膜上有極淺的凹陷,上面覆蓋白色或黃色的薄苔。
③出血糜爛性胃炎:即在糜爛基礎上,可見鮮紅色或咖啡色的出血灶。
④點狀糜爛:糜爛性病變呈點狀分布,色紅。
癥狀可類似慢性胃炎,有上腹痛或不適、惡心、飽脹,嚴重時出現嘔血和(或)黑便。接下來再了解一下急性糜爛性胃炎的發病原因和機制。急性糜爛性胃炎常因服用乙酰水楊酸、保泰松、消炎痛、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因酗酒、外傷、大手術、顱腦部疾病、重要臟器(心、肝、腎)功能衰竭等因素引起胃腸道粘膜急性損傷而引起,多發性糜爛及出血稱急性糜爛性胃炎或急性出血性胃炎。具體發病原因及機制如下:
1.藥物:①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該類藥物可通過胃黏膜直接損傷及抑制環氧合酶損傷。②抗腫瘤藥。
2.應激:嚴重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顱內病變、敗血癥、嚴重器官病變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均可致本病。應激時:① 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多,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而血流量減少,黏膜缺血造成黏液和碳酸氫鈉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及再生能力下降,胃黏膜屏障作用減低,造成黏膜損害;②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導致胃酸分泌亢進,黏膜侵襲因素增強;③ 胃腸運動功能減弱及幽門功能失調可導致膽汁和胰液反流而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壞。
3.酒精:酒精的親脂性和溶脂性能導致胃黏膜屏障破壞,上皮細胞損害,黏膜內出血和水腫亦可導致胃酸分泌亢進造成黏膜損傷。
本病突然起病,臨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為本病的主要表現,其發生率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4以上,僅次于消化性潰瘍出血。輕者僅大便潛血陽性,而多數患者有嘔血與黑便。出血隨病情反復而呈間歇性發作。通常本病的病情較消化性潰瘍出血嚴重,雖然經過大量輸血,血紅蛋白較難升高。
除出血外,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輕者多無癥狀,或僅有消化不良癥狀。胃部出血常見,一般為少量、間歇性,可自止也可發生較大量出血引起嘔血或黑便,出現貧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大多數患者有上腹不適、腹痛、頭昏、乏力及食欲不振等癥狀。但體格檢查除了脈搏快、脈壓差減小、貧血貌等出血征象外,一般沒有其它明顯異常體征。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