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淤積肝硬化的一般治療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膽汁淤積肝硬化的一般治療的具體內容:
膽汁淤積肝硬化的一般治療有補充維生素、補充鈣劑、補充脂肪、限制膽固醇、補充熱量、補充能量、補充谷光苷肽。
1.補充維生素 可給予維生素K110mg,每日 1次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維生素A25000單位,維生素 D 2500單位,每周 l~2次肌內注射;維生素 E由腸道補充,雖可部分糾正神經系統(tǒng)癥狀,但不能保證血液或組織中維生素E的適當濃度,故通常肌內注射0.5%醋酸維生素E油溶液,每1~2次,每次1~2ml(5~10mg)。
2.補充鈣劑 成人急性膽汁淤積一般沒有缺鈣的臨床表現,但乳幼兒及成人慢性膽汁淤積和慢性重型肝炎應補充鈣劑。第一大靜脈滴注稀釋的葡萄糖酸1g以后口服0.5g,每日2次。
3.補充脂肪 在急性期應限制脂肪攝人量,每天食物中脂肪含量不宜超過40g,隨著黃疸消退,脂肪含量可逐步增至40~45g/d。 當長期重度黃疸時,應給予易吸收的中鏈脂肪酸,因為這種脂肪酸在沒有膽酸的情況下也能被吸收。
4.限制膽固醇 膽固醇吸收后一部分氧化成膽酸,一部分以原形進人膽汁分子基團。如食物中膽固醇含量增加,膽汁中膽固醇也增加,使膽汁黏度增加,膽汁流量減少。故對膽汁淤積的病人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取。
5.補充熱量 應給予高熱量,每大8400~12600kJ。對有嚴重消化道癥狀者可由靜脈輸入10%葡萄糖溶液,癥狀好轉后停用,不必以此作為常規(guī)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膽汁淤積時,適當減少蛋白質量,以防止氨中毒。
6.補充能量 肝細胞對膽酸的攝取、代謝、分泌及膽汁流量等均有賴于能量代謝。供應能量的三磷酸腺苷主要在肝臟線粒體內合成,膽汁淤積時線粒體有形態(tài)和功能變化。體外實驗證明,膽酸能抑制線粒體呼吸鏈中的電子轉移,而使三磷酸腺苷合成減少,故應補充三磷酸腺著、輔酶A之類的能量合劑。
7.補充谷光苷肽 藥物代謝過程中需要一SH基。此外,一SH基可直接影響前列腺素的代謝,故對藥物性膽汁淤積應補充一SH基,一般用谷光苷肽1200mg/d靜脈點滴。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