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的慢性再障性貧血
本文關鍵詞中醫學,慢性,再障,是欄目疾病知識為您推薦的文章,文章地址是:http://www.mywaiwai.com/yixue/jibing/53299.htm,希望您看完后能將地址分享給需要的人.
中醫學中的慢性再障性貧血
根據其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慢性再障性貧血屬/虛勞/、/血虛/范疇。中醫認為勞必虛,虛極必成勞,而致虛之因極為復雜。一為體質因素,體質決定著人體對疾病的易感性和病機、證候的傾向性,而先天稟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體虛,胎中失養、孕育不足都會造成稟賦薄弱,腎精虧損,骨髓空虛,體質不強。二是生活因素,包括飲食、起居、情志、勞倦等失調,均可導致形神過耗,損及五臟。五臟之傷,窮必及腎,腎精虧損,精微不能封藏固攝在腎,腎精不充,不能化生陰血,日久漸成虛勞。三是其他疾病引發,大病暴疾,邪氣太盛,臟氣損傷,病后正氣虛弱,日久難復,加之失于調治,或久病傷精耗氣,氣血之源枯竭,或瘀血內結,新血不生,皆可導致精氣耗傷,日久漸成虛勞。上述三類病因皆可導致腎精虧損,不能滋生血液,致血枯髓空,引發再障。可見腎虛是慢性再障發生的關鍵。腎為先天之本,內寄元陰元陽,人體五臟六腑之陰都由腎陰來滋生,五臟六腑之陽都由腎陽來溫養。若腎中元氣不足,無力推動和激發各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則脾失健運,肺失宣發和布散,肝失疏泄,心氣不能推動血行則無法化生血液。腎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骨髓的虛實。精血同源,精足則血旺,精虧則血少。若腎臟功能健旺,雖有血虛,但腎精尚可轉化,血液可以再生。若腎精虧損,精血無以轉化則可出現精血俱虧,從而引發再障。
中醫學以腎虛為綱,將慢性再障分為腎陰虛、腎陽虛和腎陰陽兩虛三型,陰虛型和陽虛型患者不僅臨床表現不同,某些實驗室指標及預后也有差異。腎陰虛型慢性再障患者除貧血癥狀外,常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齒松發脫,男子遺精、早泄,女子月經少或閉經,或見崩漏,失眠,健忘,咽干口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或骨蒸發熱,形體消瘦,小便短黃,舌紅少津,或無苔,脈細數。腎陽虛型患者除貧血癥狀外,常伴面色白光白,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神疲乏力,男子陽痿、早泄、精冷,女子宮寒不孕,或見大便溏薄,夜尿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脈細無力。兩型癥狀兼見者為腎陰陽兩虛型。
本站經常提到,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您閱讀得越多,認識自己和世界就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