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皮膚病變
乙肝的皮膚病變
(1)黃疸:黃疸是由于膽色素代謝障礙,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滲入組織,尤其是鞏膜和皮膚染成黃色所致。
(2)肝病面容: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多表現為皮膚干枯,面色灰暗黝黑,由于腎上腺皮質機能受累,部分慢性肝病病人面部及其它暴露部位,可見皮膚色素沉著,面部尤其是眼眶周圍色素沉著更為明顯。
(3)腹壁靜脈怒張:正常的肝內門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時,因門靜脈無瓣膜,各交通支顯著擴張,可見臍部向四周放射的一簇曲張的腹壁靜脈,又稱海蛇頭或水母頭。這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重要體征。
(4)蜘蛛痣: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它出現的部位多在上腔靜脈分布的區域,如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處。痣呈鮮紅色,有一中心點,周圍有輻射狀細小血管擴張扭曲。直徑可由帽針頭大到數厘米以上,檢查時用指尖或者火柴桿壓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動脈干部),其輻射狀小血管網即退色,去除壓迫后又復出現。
(5)肝掌:慢性肝病病人的手掌兩側邊緣(大、小魚際處)及手指末端呈斑狀發紅,加壓后退色稱為肝掌。由于肝病病人體內雄/雌激素比率平衡失調,雌激素不能被肝分解破壞而積蓄體內,這種雌激素有擴張小動脈作用,致使手掌和胸前小血管擴張,這時出現肝掌和蜘蛛痣,蜘蛛痣和肝掌多見于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的病人,也是慢性肝病的又一重要體征。
小編就經常提到,文章人類進步的階梯。好的文章一定要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