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膽囊結石
中醫(yī)認為膽石是嗜食肥甘及濕濁熱邪蟲毒等蘊聚于膽,膽汗淤積,與邪毒凝結而成砂石。以右上腹脹悶或痛,檢查發(fā)現(xiàn)膽道結石為主要表現(xiàn)的結石類疾病。
而西醫(yī)則認為膽囊結石多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其形成多與膽汁中的脂質(zhì)代謝異常和存在著有利于結石形成的因素有關,除了膽囊內(nèi)的粘液塊、細菌、脫落上皮細胞、炎癥滲出物、異物等可能作為結石核心外,較重要的是膽汁中的膽固醇從溶液中沉淀出、聚積而成結石。
病 因:
中醫(yī)
因嗜食肥甘及濕熱邪蟲毒等蘊聚于膽,膽汁淤積,與邪毒凝結而成砂石。
西醫(yī)
1 原發(fā)性膽汁理化性質(zhì)紊亂。
2 膽汁瘀滯。
3 膽道系統(tǒng)感染或炎癥。
癥 狀:
1 70%結石者僅在作B超體格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始終無癥狀(安靜性膽囊結石)。
2 膽絞痛:多在餐后發(fā)生上腹劍突下或右下腹、季肋部疼痛,放射到肩背部,局部壓痛伴輕度肌衛(wèi),持續(xù)1~4小時。
檢 查:
1 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2 B型超聲檢查、X線胸腹部透視或腹部平片。
3 膽囊造影、胃腸鋇透。
診 斷:
中醫(yī)
1 多見于40歲以上女性,體型多肥胖。部分病人可無明顯癥狀,而于檢查中發(fā)現(xiàn)。
2 平時僅有脘腹或右脅脹悶不適、腹脹、噯氣等癥,飽餐或食油膩后為明顯。
3 進食油膩或飽餐、勞累、腹部受震動、左側(cè)臥位等,或可誘發(fā)結石梗阻膽道,則可出現(xiàn)右上腹絞痛或持續(xù)脹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嘔后痛可稍減。可伴輕度發(fā)熱及黃疸。
4 絞痛發(fā)作時,右上腹或劍突下可有壓痛和反跳痛,或可觸及腫大的膽囊。
5 B超可顯示膽囊或肝膽管內(nèi)有增強光團,有聲影。X線腹部平片常可見結石陰影。膽囊膽道造影可顯示結石陰影。
西醫(yī)
1 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向右肩背放射。
2 與油膩食有關。
3 在上腹壓痛、肌緊張,有時觸到腫大膽囊。
4 并發(fā)急性膽囊炎可有Murphy征陽性、發(fā)熱等。
5 X線腹部平片可見膽囊區(qū)結石影。
6 膽囊B型聲檢查有強光團伴聲影。
7 口服法膽囊造影見有充盈缺損。
治 療:
中醫(yī)
1 針灸療法。
(1)體針療法。
(2)耳針療法。
2 中藥治療。
西醫(yī)
治療原則
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法。
1 非手術療法
(1) 適應證:①不伴急慢性膽囊炎的結石;②無臨床癥狀者;③不能耐受手術者。
(2)治療方法:①排石;②溶石;③碎石;④并發(fā)炎癥者應用廣譜抗生素。
2 手術治療
(1) 適應證:除不能耐受手術者,皆可行手術治療。
(2)術式選擇:①膽囊切除術。此為最常用術式;②膽囊切開取石術。對膽囊功能正常者慎用;③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同急性膽囊炎。
預 后:
膽石癥通過積極的治療預后良好,當合并膽囊穿孔、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或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時預后較差。
通過閱讀認識膽囊結石,我們對認識,膽囊,結石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