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的基礎常識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于中老年人,無顯著性別差異。它是由于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由于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腦血栓的后遺癥中最多見的就是偏癱。偏癱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腦血栓病人偏癱發生在腦部病變的對側,如果是左側的腦出血或腦梗死,引起的是右側的偏癱,反之亦然。偏癱病人還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有時還有同側的視野缺損,表現為平視前方時看不到癱瘓側的物品或人,一定要將頭轉向癱瘓側才能看到。以上這三種癥狀,總稱為“三偏”。
當腦血栓發生在左側時,言語功能有時會受到影響。運動性失語表現為病人聽懂別人的話語,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只能說一些簡單而不連貫的單字,旁人不能理解。感覺性失語,即語言表達無障礙,但聽不懂別人的話,也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表現為答非所問。
腦血栓的范圍較大或多次復發后,不少病人會有精神和智力的障礙,表現為記憶力和計算力下降、反應遲鈍、不能看書寫字,最后發展為癡呆,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病人還會出現胡言亂語、抑郁狂躁、哭笑無常等病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