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情況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情況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是由于嚴重、長期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使心肌組織發生營養障礙和萎縮,導致心肌纖維增生。其臨床特點是心臟進行性擴張,易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酷似擴張型心肌病。該種類型的冠心病預后差,對現有的多種治療手段效果不佳。目前對于缺血性心肌病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現有的各種治療辦法盡管某種程度上能緩解缺血性心肌病的一些癥狀,但如何選擇合理而又有效的治療措施一直是令臨床醫師困擾的難題。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效果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在長期慢性或嚴重缺血的基礎上,部分心肌細胞壞死,之后經修復形成纖維化瘢痕,這部分區域即使恢復血流,其功能也不能恢復,對它的治療就不能實施血管重建,而必須將治療重點放在對心功能的調整、對心律失常的控制和心肌再生上。但是,有時在壞死的纖維瘢痕組織之間,仍有大量的存活心肌,包括冬眠心肌、頓抑心肌、傷殘心肌,這些心肌在恢復血流后,心功能可部分甚至全部恢復,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多種手段評價存活心肌的數量,以決定血管重建的價值,選擇適當的手段恢復血流或改善心肌細胞的功能。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應包括幾個方面:
1.血運重建:介入治療、冠脈搭橋、血管再生;
2.心肌再生:自體骨骼肌成肌細胞移植、于細胞移植;
3.改善心功能:藥物治療、左室減容術、房室瓣成形或置換術、聚質網心室包繞術、心臟再同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