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網 Tag標簽 [上肢]如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什么是神經痛性肌萎縮?
2024-04-17神經痛性肌萎縮又稱為paonage-turnersyndrome,或臂叢神經炎,臂叢神經病。特征性地表現為肩背部和/或上肢嚴重的疼痛,以及隨后出現的肩胛帶和/或上肢肌肉無力、萎縮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綜合癥。
-
偏癱康復訓練的誤區(qū)
2024-04-08廢用、誤用和過用是很多中風偏癱患者在康復運動訓練中存在的誤區(qū)。
-
神經根型頸椎病及其診斷方法
2024-03-19頸椎病中神經根型發(fā)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頸椎間盤側后方突出、鉤椎關節(jié)或關節(jié)突并節(jié)增生、肥大,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致。臨床上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痛范圍根據受壓神經根不同而表現在相應皮節(jié)。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
-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檢查有哪些表現?
2024-03-08醫(yī)生檢查時可發(fā)現頸部發(fā)直、頸肌痙攣、頭喜歡偏向患側,且肩部上聳。病程長者上肢肌可有萎縮。在橫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處有壓痛。患肢上舉、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牽拉試驗和壓頭試驗陽性,另外,還有感覺障礙.肌力減弱和反射改變等神經根受累的體征。
-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
2024-03-02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其范圍與受累的神經根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按摩手法
2024-02-16強直性脊柱(椎)炎患者可以采用按摩手法起到減輕疼痛,預防畸形的效果。
-
小兒腦癱的臨床類型
2024-02-03小兒腦癱的臨床類型有痙攣型;手足徐動型;肌張力低下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震顫型和混合型七種。
-
額葉病變時出現中樞性面癱的特點
2024-02-01額葉約占整個人類大腦皮質的1/3,位于大腦的前部。其所包括的范圍是由額極到中央溝,并以外側裂的本干和后支為下界。額葉外側面上有四個主要的腦回:垂直的中央前回,后回,額中回,和額下回。在功能上,中央前回又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運動區(qū)、運動前區(qū)、前額區(qū)。中央前回是皮質脊…
-
腦萎縮的推拿手法
2024-01-27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
腦癱患者上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2024-01-24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常呈典型的屈曲模式,表現為頭部前屈,兩臂在肩部內旋,肘、腕關節(jié)及指關節(jié)均屈曲位而縮在一起。這時可將患兒手臂抬高,伸展肩和肘,做外旋動作訓練。對前臂屈曲痙攣的腦性癱瘓患兒,如強硬拉起前臂時則可使患兒手臂變得更加屈曲。這時治療師應將手放在患兒肘…
-
強直性脊柱炎的按摩手法
2024-01-21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采用按摩手法起到減輕疼痛,預防畸形的效果。一般來說,常用的按摩手法有以下幾種:
-
腦萎縮的推拿治療手法
2024-01-10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
最常見的頸椎病有哪些?
2023-11-27頸椎病,逐漸成為常見病,與長期低頭作業(yè)、伏案工作等有關。其主要病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不良姿勢導致頸椎退行性病變,刺激或壓迫了脊髓、神經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最常見的頸椎病有下列幾種:
-
痙攣型小兒腦癱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
2023-11-21痙攣型小兒腦癱是小兒腦癱的最常見的類型,約占2/3。根據患兒受累部位不同,痙攣型又分雙側癱、四肢癱、雙重偏癱、偏癱、截癱、單肢癱和三肢癱七種。
-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方法
2023-11-15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上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痛范圍根據受壓神經根不同而表現在相應皮節(jié)。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
-
腦出血鍛煉方法
2023-10-22腦出血患者開始時做深呼吸及簡單的主動運動,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 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
推拿治療腦萎縮
2023-10-21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對于腦萎縮的患者來說,如果沒有肢體功能障礙,推拿部位則以頭面部為主。
-
推拿手法治療腦萎縮
2023-10-20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
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
2023-09-25頸椎間盤突出癥(cervical disc herniation)是在頸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因輕微外力或無明確誘因導致椎間盤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經根受壓產生相應癥狀。頸椎間盤突出不并發(fā)骨折-脫位。
-
腦出血的鍛煉方法
2023-09-18腦出血患者開始時做深呼吸及簡單的主動運動,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 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
2023-09-01神經根型頸椎病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一側上肢麻木、疼痛),且其范圍于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椎間孔擠壓實驗、神經根牽拉試驗陽性,棘突旁側壓痛伴患側上肢放射痛。X線片示:頸椎生理弧度改變……
-
嬰兒警惕腦癱
2023-08-09嬰兒警惕腦癱小兒腦癱早期注意觀察是可以看出來的。患兒除了肌張力異常增高外,往往還有異常動作或姿勢,比如上肢固定于屈曲狀態(tài)或下肢固定于伸直狀態(tài),身體痙攣性扭轉,經常發(fā)生上肢后旋等等。
-
手足徐動型小兒腦癱的特征
2023-08-08手足徐動型小兒腦癱的特征手足徐動型(不隨意運動型)占腦癱發(fā)病類型第二位,本型以難以用意志抑制肢體不自主運動為主要特征,包括顏面肌肉在內,侵及全身,因為發(fā)聲,構音器官也多受累,故常伴有語言障礙。
-
頸椎病臨床上有哪些表現?
2023-07-15頸椎病臨床上有哪些表現?頸椎病主要病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不良姿勢導致頸椎退行性病變,刺激或壓迫了脊髓、神經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
根據癱瘓部位對小兒腦癱的分型
2023-07-11根據癱瘓部位對小兒腦癱的分型根據癱瘓部位對小兒腦癱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偏癱指同側上下肢均有癱瘓;(2)單肢癱;(3)截癱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干及上肢正常;(4)雙…
-
腦出血患者的鍛煉方法
2023-06-07腦出血患者的鍛煉方法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發(fā)病,它是因血壓突然升高,致使腦內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壓迫腦組織,使其周圍發(fā)生腦水腫,重則繼發(fā)腦移位、腦疝等。
-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2023-05-27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1)具有較典型的神經根性癥狀,如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2)壓頸試驗或上肢牽拉試驗陽性;(3)X線片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wěn)或骨贅形成;(4)痛點封閉無顯效…
-
點穴療法治療腦積水
2020-11-14點穴療法是以點、按等為主要手法,刺激病人體表的特定穴位或經絡循行部位以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傳統療法。